曾经有一个人,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非常受毛主席的赏识,毛主席甚至有过让他取代周总理的想法,但最后由于大多数中央领导同
曾经有一个人,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非常受毛主席的赏识,毛主席甚至有过让他取代周总理的想法,但最后由于大多数中央领导同志强烈反对而作罢。
这个人是谁呢?他又有什么特殊本事呢?
1957年,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将一份名为《乘风破浪,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上海》多达数万字的报告送到了毛主席那。
毛主席只是看了这个标题,就觉得非常好。柯庆施心理暗自窃喜,看来自己这一次赌对了。
到了1958年1月,南宁会议召开,由中央领导和部分省、市委负责人参加会议。
毛主席在此次会议上表达了自己对“反冒进”的强烈不满,还表示自己就是反“反冒进”的。
接着,毛主席说柯庆施的报告写的很好,尤其是标题“乘风破浪”形象地表达了全国人民鼓劲加油干的状态。
毛主席还拿着柯庆施的报告当众问周总理:“恩来,你能写得出这篇文章吗?”
周总理此时就像是骑虎难下,除了老实的回答说写不出来并作出检讨之外,似乎没有别的选择。
所有人都能看得出来,柯庆施成了南宁会议的“先进典型”,65岁的毛泽东在讲话中多次尊称年仅柯庆施为“柯老”,而此时的柯庆施也才56岁而已,不难猜测出毛主席有让柯庆施取代周总理的意思。
而且这绝对不是主观胡乱臆测,虽然毛主席从来没有明说让柯庆施当总理,但周总理又是何许人?周总理向来以审时度势、细致入微著称,他又怎么会猜不到主席的想法?
周总理为人豁达,如果确实有比自己能力更加出色的同志,那么自己退位让贤也并非不可能。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周总理又不能直接辞去总理职务,倘若他主动提出,那与主席“赌气”的帽子他就摘不掉了,所以周总理只能在适当时候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958年6月,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周总理在给中央书记处的检讨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合适,请大家认真考虑一下。”
当时除了毛主席以外,还有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以及罗荣桓、叶剑英、林彪、贺龙等老帅在场,大家心里十分清楚周总理为什么会这么说,无论是从大局着想还是私人感情方面考虑,众人都极力挽留周总理,因此毛主席在会上也没有多说什么。
不得不提的是,在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周总理在一些重大决定上的发言明显就少了很多。
关于这件事情,记录周总理生平的《周恩来传》中也曾提及,说是在6月9号那天,政治局举行了一次常委会议,会议否决了周恩来不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和彭老总不再担任国防部长的请求。
远在上海的柯庆施或许没有想过成为国务院总理,但他察言观色、吹捧跟风的本事却并不是浪得虚名。
柯庆施曾在某次会议上公开说道:“我们不光相信毛主席,还要从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我们不光要服从毛主席,还要变服从到盲从的程度。”
1958年5月,中共八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增选了柯庆施为政治局委员,表明他在仕途上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1959年庐山会议时,柯庆施对政治的敏感程度更胜从前,“彭、黄、张、周”的倒台,就与柯庆施在会前提交的“反右”材料有莫大的关系。
进入20世纪60年代,柯庆施先是将心腹张春桥推荐给了江青,张春桥又引荐了姚文元,再加上王洪文在上海的发迹,于是乎“四人帮”的大本营就在上海逐渐形成了。
1963年,柯庆施因病去世,结束了他功过参半的一生。
TAG:乘风破浪,想法,庐山,老帅